動態(tài)與觀點

廣州互聯網法院自主研發(fā)審判系統受關注

2021-06-21
瀏覽量
11024

  6月17日,廣州互聯網法院自主研發(fā)的網絡著作權糾紛全要素審判“ZHI系統”獲得中國發(fā)明專利授權(專利號:ZL202110008856.3),此前該系統的侵權證據比對和裁判文書生成用戶界面獲兩件外觀設計專利。據了解,自去年3月上線至今年5月,廣州互聯網法院通過該系統審結網絡著作權糾紛3萬余件,2020年結案數同比上升30%,平均審理期限同比下降21.4%。

  據廣州互聯網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該系統,當事人只需模塊式填寫訴訟請求、作品類型、侵權事實、證據等要素內容,就能輕松完成起訴、舉證、答辯等各環(huán)節(jié)流程,并實現絡著作權糾紛全流程要素式審理。系統上線后,法院把建院2年多來審理的6萬多件網絡著作權案件作品性質、獨創(chuàng)性體現、作品權屬、侵權責任等要素進行邏輯梳理和歸納,繪制了1500多個要素的審判知識圖譜,并以此為數據支撐構建“ZHI系統”體系框架。以攝影作品為例,圖譜包含超100個分支,可對完成時間、發(fā)表時間、攝像設備、顏色組成等超300多個要素進行全方位比對,極大提升了比對的準確度和效率。

  “大數據應用為‘ZHI系統’建立奠定數字基礎,為實現智審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我們通過提煉互聯網裁判規(guī)則,打造集約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準的現代訴訟服務體系,不斷推動網絡空間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睆V州互聯網法院院長張春和介紹,“ZHI系統”頁面布局合理、標志清晰、交互性強,法官可輕松實現一鍵自動抓取、AI智能識別以及簡易案件裁判文書批量生成。

  另據了解,該系統還采用區(qū)塊鏈存證,同步對接了該院“網通法鏈”可信電子證據平臺,權利人從作品創(chuàng)作完成伊始即可進行著作權權屬鏈上存證,可24小時云端取證、在線核驗,有效解決了網絡著作權糾紛確權與取證難題?!啊甖HI系統’通過運用大數據、區(qū)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解決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難題,為科技與司法深度融合提供了成功范式。”暨南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徐瑄教授表示。